健康新訊息

發熱是指體溫超過37度

 

 

發熱有外感發熱與內傷發熱兩種。
外感發熱:一般起病急﹐病程短﹐多有體溫升高﹐初起時與惡寒並現﹐後期則只發熱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不惡寒。
內傷發熱:一般起病較緩﹐病程較長﹐臨牀上多表現為低熱﹐但有時可以是高熱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此外﹐有患者只是自覺身熱﹐但體溫卻正常。


發熱大致可分為下列種類

風邪襲表外感發熱

發熱惡寒頭痛身疼無汗或微汗。多因受外感風邪侵襲。若受寒邪便會發熱輕惡寒重而
無汗;若受熱邪便會發熱重﹐而惡寒輕而微出汗。
常見於感冒流行性感冒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等。


陽明熱盛外感發熱

臨牀表現為不惡寒﹐反惡熱﹐壯熱面赤﹐大汗出﹐大煩渴﹐小便黃少。多見於大葉性肺炎﹐
急性扁桃腺炎。


暑熱交阻外感發熱

   

發熱重﹐有輕度惡寒﹐頭脹﹐胸悶作嘔﹐汗出﹐口渴﹐小便短赤。多為夏天傷暑。多見於中暑。


肝陰不舒內傷發熱

   

時覺身熱心煩, 熱勢隨情緒波動而起伏, 精神抑鬱或煩燥易怒﹐胸脇作脹。起病原因多為
情志抑鬱﹐肝失調達﹐氣鬱化火而發熱﹐或因惱怒過度﹐肝火內盛而致發熱。


氣陰不足內傷發熱

發熱或高或低﹐勞則更劇﹐頭暈乏力﹐氣短懶言﹐易感冒。
多因過度勞累﹐飲食失調
或久病脾胃氣虛﹐中氣不足﹐多見於慢性疾病的後期﹐
或肺結核。


陰血不足內傷發熱

   

午後或夜間發熱﹐五心煩熱﹐少寐多夢心悸盜汗﹐口干便結。多因久病失血或陰虛﹐
陽氣扁亢引起﹐多見於失血後﹐結核病。


脈絡瘀阻內傷發熱

   

午後或夜間發熱﹐或自覺身體局部發熱﹐口乾但不欲飲﹐軀幹或肢體疼痛﹐痛有定處。
多因情志﹐外傷﹐過勞﹐出血而致瘀血阻滯經絡
氣血運行不暢而致發熱。


由於發熱可能是多種疾病的臨將表現而非疾病本身﹐為此﹐當發熱時必須找出
原因﹐而不要只服食退燒藥退燒。

[上一頁] [返回目錄] [下一頁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