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
|
海南遊記(瓊海、文昌篇)(中) |
||
2020年1月我參加的湛江、海南五天團,留在海南的時間最多只有兩天,在海口過了一宿後,繼續遊覽瓊海和文昌的景點。 |
||
|
||
博鰲水城旅遊區 |
||
![]() |
瓊海市位於海口的南面,我們先坐兩小時多的車前往博鰲鎮。2001年東盟亞洲論壇第一次會議在博鰲召開,自此每年的會議都在這裡舉行,博鰲也成了亞洲論壇的永久會址。由於博鰲論壇的知名度高,博鰲鎮便大力發展旅遊,博鰲水城便成為瓊海旅遊的熱門景點。 |
|
博鰲論壇會址 |
||
![]() |
||
博鰲玉帶灘 |
||
我們沒被安排參觀博鰲亞洲論壇的會址,而是坐船前往一個狹長如帶的沙洲小島。遊船上的講解倒是字字珠璣,由此我知道這裡「三江交匯」(萬泉河匯入,與龍滾河和九曲江交匯),「三嶺相擁」(被金牛嶺、龍潭嶺、田涌嶺圍抱),且有「三島相望」(三島是東嶼島、沙坡島、鴛鴦島),「三三得九,九九歸一」,得天獨厚。我們坐船到玉帶灘,去看三江交匯的地方。 |
||
聽說2012年一場16級颱風在玉帶灘吹開一個缺口,於是三江交匯處出現河水和海水在此徘徊,卻又相安無事的怪現象。我踏著軟沙走到三江入海口,沙上已被前人踏出一行行腳印了。我朝海上看,只見低雲籠罩,波濤洶湧,海上礁石突怒蹇偃,漁船停駐不動;往江中看,陽光雖不猛,只見一片淺藍,水不揚波。三江入海口,江與河已匯成一片,雖白浪滾滾,卻不違和。 |
![]() |
|
![]() |
三江入海口 |
|
午飯於離水城不遠的培蘭村,頗有驚喜的是嘗到「海南四大名菜」之一的嘉積鴨,而且這一餐也是富有農家風味的「圓簸箕宴」,大家都很滿意。
|
||
![]() |
||
圓簸箕宴 |
||
飯後前往座落於金牛嶺下,被九曲江環繞的沙美村,是海南啟動「美麗鄉村建設」所打造的觀光景點。我們在此逗留了半小時,只在「觀光長廊」瀏覽一下濕地風光而已。
|
||
沙美村濕地 |
||
|
||
嘉積鎮行程 |
||
![]() |
離開沙美村,旅巴北行來到嘉積鎮。在嘉積鎮有兩個行程,先到周士第將軍紀念館。在館中我竟沒找到有關周將軍的資料,後來在館外草坪才找到他的骨灰安葬處。原來這裡也是瓊海市博物館,以介紹瓊海的近、現代歷史為主,在革命年代瓊海出了130多人的紅色娘子軍,她們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。其實紅色娘子軍紀念館就在附近,不過不在我們行程之內。 |
|
周士第將軍紀念館 |
![]() |
|
續往春暉椰子園,園前立了一組金色的紅色娘子軍雕像,讓人知道身在瓊海。導遊立即領著大家到了購物廳,奇怪的是這次並沒有設定集合的時間。 |
||
![]() |
||
紅色娘子軍雕像 |
||
除了購物廳外,這裡還有一個椰子文化園,我在此看到不同的椰樹,包括青椰、紅椰、文椰、金椰等,特別是一株存活率只有千萬分一的多胚椰子,也讓我增長了知識。離開春暉椰子園,便從瓊海回程海口去了。 在海口又過了一宿,第二天才前往文昌。
|
||
海南金椰 |
||
|
||
文昌東郊椰林 |
||
文昌素有「椰鄉」之稱,據說東郊椰林種植了50株椰樹,而東郊鄉又瀕臨海邊,椰風海韻,不免令我有著不小的期望。旅巴沿海文高速前往文昌,跨過清瀾大橋後便入東郊鄉,兩旁椰樹成林,「椰鄉」不是虛名。 |
![]() |
|
![]() |
||
東郊椰林一景 |
||
經過建華山村,路旁有許多新樓在興建。到達東郊椰林景區,門口種了數棵金椰樹,一邊還立了宋家三姐妹的雕像。
|
||
![]() |
||
宋家三姐妹塑像 |
||
景區如今不收門票,遊客可入住海邊的木屋,已變成一個渡假村。椰林下搭了木屋,住客在沙灘的椰樹間掛了吊床、放了臥榻,與前來觀光的遊客互不關涉。我們只能沿著一道橋走到椰林灣對面的小島,風光也不外如是,和我所預期可在幽靜的椰林中徜徉,甚至走到高處去俯視一大片椰林……,落差真是很大啊﹗
|
||
![]() |
渡假村木屋 |
|
上午還有一個行程是外觀文昌衛星發射中心,到了文昌航天科普中心已經11時30分。中心內有科普展館、室外飛行器展區、火箭展區等,參觀需購門票。不過我們的行程既只是「外觀」,當然不會進去,其實不過借用一下洗手間而已。午飯在文清大道,自費吃一頓「文昌雞宴」,雖也是「海南四大名菜」之一(另外三個是嘉積鴨、東山羊、和樂蟹),但雞肉有點韌,說不上好吃。 |
||
文昌航天中心 |
||
文昌是海南省除海口、三亞之外另一個文化厚重的地方,這次行程當然滿足不到我的需求。團隊從文昌返回海口,下午再乘火車渡輪回湛江去了。 |
||
|
||
文昌孔廟 |
||
2025年1月,為了達成重訪文昌的心願,我在海口汽車東站坐車,大約一小時便到達文昌的文城鎮,此程的目標有二:孔廟和銅鼓嶺。孔廟位於東風路,從酒店所在的慶齡路走到孔廟,腳程約20分鐘。文昌孔廟在南方頗有名氣,有「海南第一廟」之譽,據我參觀所得,確是與別不同。文昌孔廟始建於北宋,現址是明代洪武年間所留下的。 |
![]() |
|
![]() |
||
孔廟牌坊 |
||
孔廟的中軸線坐西朝東,沒開正門,而以一塊漢白玉二龍爭珠圓形透雕為照壁。進廟要走北面的禮門,門前仍留下一塊古代的下馬碑。中軸線依欞星門、狀元橋 (橋下是泮池)、孔子像、大成門排列 。 |
||
![]() |
||
漢白玉照壁與欞星門 |
||
較特別的是路兩旁各有月門,月門內的小庭院分別有節孝祠、節義祠和名宦祠、鄉宦祠,這樣的配置並不多見。
|
||
![]() |
月門小院 |
|
重簷歇山頂、綠色琉璃瓦的大成殿古樸典雅,殿外左右的彩繪也令孔廟增加了靈動。過了大成殿,往北走可到文昌宮。 |
||
![]() |
||
大成殿 |
||
文昌宮對下的是符雅公祠,續往右行就到尊經閣。尊經閣並不開放,但前廳(明倫堂)已闢作孔子學堂,現在維持每周授課一次。從孔子學堂續往下行,從後門進入蔚文書院。蔚文書院原名玉陽書院,是明清時文昌最有名的書院,民國改為高等小學堂,後來曾成為文昌一中的校舍。
|
||
![]() |
蔚文書院 |
|
現在書院的後座及禮堂已改為名人及教育展覽館。前座仍保留一座民國時歐陸式的圖書館,紀錄了文昌教育的歷史軌迹。 |
||
民國圖書大樓 |
||
從蔚文書院出來,我有點戀戀不捨。國內的孔廟、文廟我到過不少,卻沒想到文昌孔廟能把聖殿、學宮、書院以至宗祠這樣串連起來,完整地展示了中國人崇儒、尊師、好學、敬祖的文教系統。 |
||
更令我驚詫的是圍繞著孔廟的仍有不少富有文化、歷史意義的建築,如符雅公祠(即符氏宗祠,祠堂的建築類似大成殿),林氏大宗祠(又叫媽祖廟,因宗祠供奉的正是林姓的媽祖)。 |
![]() |
|
![]() |
||
符雅公祠 |
||
靖康韓氏館(即韓琦第七世孫的府第),李伯陽公祠(又稱華萼樓,主祀老子李耳,現已成一文化單位),與孔廟組成中國傳統文化一個具體而微的縮影,便我倍感滿足。
|
||
靖康韓公館 |
||
|
||
文昌龍樓鎮 |
||
在文昌的第二天上午,我約了一位司機載我到銅鼓嶺與宋氏故居。 銅鼓嶺座落於文昌市最東的龍樓鎮的海邊。由於我們約了早上7時出發,到達龍樓鎮時還不到8時,而銅鼓嶺景區的開放時間是9時,我便要求司機先帶我到銅鼓嶺下的石頭公園走走。原來石頭公園的人行通道也要8時30分才開放,不過石頭公園已在海邊,司機便載我到外圍的海灘看看。灘上散佈著各種形狀的巨石,岸邊有燈樓,海上有漁船,我攀到巨石之上,海風呼呼,寒氣侵人。 |
![]() |
|
![]() |
石頭公園海灘 |
|
離開石頭公園,時間尚早,司機問我看不看佛光,我當然不會反對。所謂「佛光」,是指距離不遠的小澳灣上的一尊金佛。司機把我送到海灘一座泰式小廟前,我便登上162個台階來到金佛下,寶座鐫刻了七個小佛像,每個展示不同的手印。 |
||
![]() |
||
海灣金佛 |
||
我回頭望向海上,只見猛浪撲向深黃的沙岸,激起浪花如雪片,呈現海南最東海邊的一種粗獷之美。
|
||
![]() |
||
海南最東海邊 |
||
銅鼓嶺海拔338米,有「瓊東第一峰」之稱。遊客中心之前豎了一面大銅鼓,銅鼓之後就是馬援將軍的銅像。公元42年馬援奉命遠征交趾,兩年後凱旋途中曾屯軍於紫貝縣(今文昌),離開時留下一面象徵力量與和平的銅鼓,銅鼓嶺亦因此得名。 |
||
馬援將軍雕像 |
||
![]() |
登山可走山路和車路,我乘坐電瓶車七曲八折地到達雲頂驛站,從驛站往上行就是匯聚了精華景觀的雲頂了,除了飛來石、風動石、月亮石等奇石外,最不能錯過的是在銅鼓長廊眺望猶如一彎月牙的月亮灣;灣前還有一排形如猛龍的岩礁,又名「蛟龍出海」。 |
![]() |
風動石 |
遠眺月亮灣 |
|
![]() |
如果再走上離月亮灣更近些的攬月台,從這裡俯瞰嶺下紅樹林濕地之景,便覺得不枉此行了。 |
|
下瞰紅樹林濕地 |
||
|
||
昌灑宋氏故居 |
||
出生於昌灑鎮的宋家三姐妹:宋藹齡、宋慶齡、宋美齡可說是海南的驕傲,應是無人不知了。她們分別嫁於孔祥熙、孫中山、蔣介石,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。她們的父親叫宋耀如,是和孫中山一同搞革命的戰友。他的三個兒子:宋子文、宋子良、宋子安,都是國民政府的財經要員,也不簡單。 |
![]() |
|
![]() |
||
宋氏全家福 |
||
宋氏故居座落於一個椰子園中,園中有宋耀如和宋慶齡的雕像,可供憑弔;然後是宋慶齡紀念館,縷述她的生平及貢獻,館後還有孫中山半身石像。
|
||
![]() |
||
宋慶齡雕像及紀念館 |
||
穿過一段榕樹林道,才看到一列村屋,那就是宋氏祖屋了。大屋坐西南向東北,前面有兩個門,屋內只有正房和廂房各兩間,面積並不大,據說是文昌舊日典型的鄉鎮民居,我的觀感是樸素又不失雅潔。
|
||
宋氏故居 |
||
|
||
文南老街 |
||
![]() |
文南老街是文城鎮中位於東風路與太平路交界的一條騎樓老街,全長約有一公里。樓房大多兩至三層,形制與海口所見的類似,不同的是樓層都裝上暗紅色的扇窗,風格比較統一。 |
|
![]() |
||
文南老街 |
||
老街瀕河而立,如在河的對岸眺望,這一列南洋色彩的騎樓建築散發著懷舊的氣韻,確是文昌的一道美麗風景。文昌老街只是一條街,難與海口的老街騎樓相比,底層有各類商鋪,不過商業味不太濃。
|
||
![]() |
懷舊韻味 |
|
沿河設置了多組反映文昌舊日生活的雕塑,不過給我較深印象的是靠近街口的文昌閣,那是一個重簷的亭廊,聚集了許多清閒的老人,最特別的是那茅草搭的簷頂,展現了濃厚的海南風味。
|
||
文昌閣一景 |
![]() |
|
文昌老街有多家吃清補涼的店鋪,所謂清補涼就是把豆類、水果、涼粉拌和椰汁的飲料,是海南最流行的食物。在和平北路有兩家茶店,類似廣東的茶樓。海南人喜歡飲茶,除了晚上,茶店任何時候都座無虛席。我在離開文昌的早上嘗試在僑城茶店飲茶,吃的都是廣式點心,量足、味美,加上一壺好茶,收費便宜,是在海南最滿意的一頓早餐了。 |
||
文昌茶店一瞥 |
||
|
||
<< 未完,待續 ... >> |
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