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新訊息

 

自發性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於50/100mm﹐並產生面色蒼白、心慌、手顫、出汗、頭暈、軟弱無力甚至昏迷抽搐等症狀。可分為兩類型:

  1. 清晨空腹低血糖:如胰島素瘤/癌增生以及慢性肝病等所致低血糖﹐往往在清晨空腹時發作﹐一般症狀較重﹐需進食或注射葡萄糖才能緩解。

  2. 餐後低血糖﹕如功能性及胃腸吻合術後所致低血糖﹐發作時間常在餐後2-4小時﹐症狀輕微﹐時間短暫﹐不給糖亦能自動緩解。


自發性低血糖症屬中醫心悸、眩暈、厥症等範疇﹐發病原因有二:

 1. 氣血不足

素體不足、勞累過度或空腹飢餓﹐以致氣血虧虛﹐清陽不升﹐心腦失養﹐可導致本病發生。

2. 情志失調

惱怒憂鬱則傷肝﹐思慮過度則傷脾﹐勞欲太過則傷腎﹐肝脾功能障碍或陰虛火旺﹐心神不足﹐不能藏神充腦﹐導致心悸、眩暈。

對自發性低血糖的治療﹐中醫採用調補氣血的方法治療。針對肝鬰性﹐脾虛性﹐腎虛性及血虛性的特點治理。


生活調理:
自發性低血糖患者﹐應避免過度勞累﹐情緒波動及飢餓。發病時應立即給予含糖食物﹐對多次發作者應引起重視﹐徹底找出致病原因﹐爭取盡早治療。

[上一頁]

[返回目錄]

[下一頁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