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新訊息

 

很多人都曾患過牙肉浮腫。

假如是偶然發生﹐問題不大﹐喝些清熱降火劑即可。但若然連續一段時間如此﹐便需留意會否患上牙周病了。

牙周病是指發生在牙齒周圍組織的慢性破壞性疾病。

牙周病發展緩慢﹐早期沒有明顯的病徵。當發覺問題嚴重時通常已經到了中期。

牙周痛分為二類:

  1. 炎症型:牙齦腫脹出血、含膿、口臭、牙浮鬆動、咀嚼時疼痛或無力。

  2. 非炎症型:牙齦退縮、牙槽骨萎縮、牙骨質暴露、牙齒脫落等。

牙石、營養不良、內分秘紊亂、血液病、血管硬化等均會引致牙周病。引致牙周病的主要原因為:

  1. 口腔不潔、腸胃積熱、平時不注意口腔衛生﹐以致食物嵌塞﹐發酵腐爛,又喜吃肥膩食物﹐喝酒等。

    症狀為牙齦出血或流膿,口臭、口苦、口干等。

  2. 氣血虛弱、牙齦失養引致牙肉萎縮、齒露動搖。

    症狀為牙齦萎縮﹐牙齒鬆動、牙根外露、少量滲血。

  3. 腎元虧損。牙齒依賴腎元的滋養﹐腎元虧損導致牙齒動搖。

    症狀為牙齒鬆動、牙齦浮腫、咀嚼無力或牙齦宣露、牙縺出血。

牙周病患者須加強口腔衛生﹐保持口腔清潔﹐飲食要有規律﹐若然發現有牙周病﹐立即找牙醫治理。如晚期患齒化膿嚴重﹐需拔除病牙。

 

[上一頁]

[返回目錄]

[下一頁]